微循环障碍就是指毛细血管形态上的改变,以及血流形态上的改变后引起的功能性改变,如果微循环的血管变形,血管中堵塞不通,由此引起的器官组织,细胞缺血、缺氧性细胞坏死、病变。微循环畅通百病不生,微循障碍是百病之源
一、什么叫“微循环”? 血液微循环,简称“微循环”,是指“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此范围内的血液循环,它是血液循环重要的组成部分。众所周知,心脏是血液循环的中心和动力,心脏跳动把血液排入大动脉,经中、小动脉入微动脉,再经毛细血管入微静脉,后经小、中、大静脉流返心脏。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息,构成血液大循环,俗称血液循环。而“微循环”,是血液循环中与五脏六腑、各器官组织细胞直接接触“最基层”的部分。它肩负着血液循环的使命——将运来的氧和营养物质与各器官组织细胞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和新陈代谢,带走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据研究,进入各器官组织被分枝的微动脉,管腔直径仅15微米(1微米等于千分之一毫米,头发丝为150~200微米),微动脉再分枝为直径5~8微米的毛细血管,管径最小者仅够1个红细胞通过。毛细血管网最后又混合为直径8~30微米的微静脉,众多的微静脉汇合为小静脉而出脏器组织。可见,五脏六腑、各器官组织的营养供给与废物排出,全靠血液微循环这个交换器。 二、为何微循环障碍是“百病之源”? 如果微循环功能发生障碍、血流量大幅度减少,不能满足脏器组织的供血、供氧、营养物质代谢失常,人体就会患病,如出现坏死、坏疽、炎症、变性、硬化、水肿、血栓形成等病变,如得不到及时调治,病变加剧,轻则使人致病、早衰,重则引起休克、死亡。前苏联一位医学家说:“不管你信不信,你意识到没有,你能治疗的每一种疾病都与微循环有关,微循环的状况将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和疾病的康复。” 如果微循环功能发生障碍、血流量大幅度减少,不能满足脏器组织的供血、供氧、营养物质代谢失常,人体就会患病,如出现坏死、坏疽、炎症、变性、硬化、水肿、血栓形成等病变,如得不到及时调治,病变加剧,轻则使人致病、早衰,重则引起休克、死亡。 前苏联一位医学家说:“不管你信不信,你意识到没有,你能治疗的每一种疾病都与微循环有关,微循环的状况将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和疾病的康复。” 例如,高血压早期最先发生微循环障碍,周身微血管痉挛,日久管壁缺氧呈透明样变性,小动脉持续压力增高,类脂质沉积管壁,就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管腔变窄、阻塞,造成组织缺血缺氧,易引起心、脑、肾等脏器发生病变。血小板通过狭窄的管腔易发生聚集,就易形成血栓; 又如,心肌微循环障碍,冠状动脉硬化,心肌供血严重缺乏,就易引发心绞痛、心肌梗塞或心力衰竭; 再如,脑部微循环障碍,造成脑部缺氧、缺血,就可发生头晕、头痛、失眠、健忘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脑萎缩、老年性痴呆、脑血栓、脑出血等; 还有糖尿病,其实是由于患者体内糖代谢紊乱,导致胰腺及周身血管发生严重的微循环障碍。 值得关注的还有癌症的发生、发展、转移、恶化,也与血液微循环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尤其是肿瘤晚期产生的剧烈疼痛,不是来自肿瘤本身,而是被累及的微血管形成众多微血栓造成的堵塞所致, 即使人体疲劳,也与微循环发生轻度障碍有一定关系 …… 难怪中医自古以来有“气通血活,何患不除?”“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之说,道出血液循环(包括微循环)畅通无阻对健康之重要性。 医学专家们观察病人的手指甲皱、眼球结膜、口唇舌尖等变化,可发现体内微循环障碍的蛛丝马迹,作临床诊治参考。 |